更新時間:2016-03-02 10:50:56 來源:大家找算命網 作者:八字算命大師
司徒姓的來源_司徒姓起源_司徒姓的來歷
姓氏起源
司徒(sī tú)姓源出有:
源流一
源于姬姓,出自舜帝的后代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“司徙”是古代的官職名稱,始于四千多年前的唐、虞之置,負責管理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等事情。堯帝為炎黃部落首領時,舜就是堯帝的司徒官,執(zhí)掌和管理土地事務,故而又名“土司”。舜為帝之后,大禹為司空,契為司徒。契為商族始祖,其后有司徒姓。司徒一職在歷朝歷代的名稱和職能都不同,例如,到了前清時期,稱戶部尚書為大司徙。據史籍《史記》和《通志·氏族略》中的記載,在虞舜的支系子孫中,有“以官職名為姓者”,稱司徙氏,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,皆世代相傳至今。
司徒氏族人大多尊奉虞舜為得姓始祖。
源流二
源于官位,出自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官吏司徒,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。春秋時期,衛(wèi)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,其后也稱司徒氏。
夏、商、周時期,帝王朝廷都設有司徒官,為六卿之一,或稱為地官大司徒,職位相當于宰相。春秋時期伯爵以上的各諸侯國也多設有司徒職位,在其后裔子孫中多有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者,皆稱司徒氏,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,皆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三
官名。西周始置。西周前期金文都作“司土”,后期“司土”與“司徒”并用,與司馬、司工(即司空)合稱“三有司”。司徒主管征發(fā)徒役,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!丁醵Α罚“令女(汝)作司土,官司籍田”。《曶壺》:“作冢司土于成周八堆”。《免簋》:‘作司土,司奠還(苑)、林□吳(虞)、牧。“三有司”在西周王朝為朝廷大臣,諸侯國與卿大夫也都有設置。春秋時,衛(wèi)國大夫夏丁氏夏戊的兒子期任司徒,其后也稱司徒氏。司徒是上古官名,相傳堯、舜時已經設置,主管教化民眾和行政事務。夏、商、周時期,朝廷都設有司徒官,為六卿之一,稱為地官大司徒,職位相當于宰相。春秋時列國也多設有這個職位,有以官職命氏的,就成為司徒氏。
源流四
源于子姓,出自殷商末期大夫墨狄,屬于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氏。墨狄,即歷史商十分著名的申徒狄,因其官為殷商末期的司徒,故而又稱司徒翟。相傳,申徒狄不忍見紂王淫亂暴虐,便自己抱石投淵而死。后人們遂用其舉止行為為歷史典故,以“負石赴淵”來表示嫉濁避世,遂成千古成語。
在司徒翟的后裔子孫中,多以先祖官職稱謂為姓氏,稱司徒氏,后有省文簡改為單姓司氏者,還有一部分人遷居孤竹國之地(今河北冀東平原),后來成為蒙臺氏一族,再后省文簡改為單姓蒙氏、臺氏,皆世代相傳至今。
源流五
源于任姓,出自唐朝時期著名將領薛仁貴孫子薛嵩之子:薛平(字坦途),進檢校司徒,更封韓召拜太子太保。以司徒致仕。卒,年八十,贈太傅,F(xiàn)在開平等地祭拜,必然要祭拜社稷之神、玄武之神和姜太公。
遷徙分布
司徒復姓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,不過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八位,在復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一位。司徒復姓人口總數(shù)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不過,在宋版《百家姓》中排序為第四百三十九位,在復姓中排序為第三十一位。司徒氏起源于先秦歷代都設有的“司徒”這一官職,掌管國家的行政事務。有的司徒官員的后代就把其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,稱為司徒氏。司徒姓同司空、司馬等姓,司徒起初特指官名。早在商周時,就設有司徒一職,主管民眾、土地、教化、行政事務。周朝稱為地官大司徒,職位類似于宰相。春秋各國多有沿襲。相傳舜作過堯的司徒,其后代就以官名司徒為姓。衛(wèi)國有大夫夏戊之子夏朝任司徒,后來也有子孫稱司徒氏。主要分布在河北省中部趙縣、
如今在廣東省的廣州市、開平市、陽江市、平遠市、中山市、江門市、英德市、梅州市、梅縣區(qū),浙江省的奉化市、寧波市鄞州區(qū)、臨安市、余杭市,江蘇省的南京市、丹陽市、江陰市、高郵市,陜西省的西安市,海南省,上海市,北京市,香港特別行政區(qū),加拿大,美國等地,均有司徒氏族人分布。